2021年湖北自考11912 民俗文化与旅游教材大纲

发布日期:2021-09-26 浏览:1298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民俗文化与旅游课程代码:1191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对中外的物质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信仰民俗、语言民俗、节庆民俗、行旅民俗、游艺民俗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外民俗文化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外民俗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民俗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学和民俗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能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为旅游深度发展奠定文化学基础。

  基本要求:学习本门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民俗方面的知识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掌握中国文化知识、中外民俗、旅游学知识。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1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和了解民族的概念与特征、民俗的概念、分类、特征和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国民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中国民俗有一个大致的整体了解,掌握民俗旅游文化的概念及构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民俗的概念

  理解:民俗的分类、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民俗的特征及功能

  应用:运用民俗知识研究相关案例

  (二)民俗旅游文化(次重点)

  识记:民俗、旅游、文化的概念

  理解: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民俗旅游文化的构成

  应用: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的结合

  (三)中国民族概述(一般)

  识记:种族、民族的概念

  理解:民族的特征、中国民族概况

  应用:识别某一民族的基本特征

  2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认识物质生产民俗的一般概况,了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物质生产及其民俗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利用物质生产民俗来发展旅游的成功经验,能够利用所学物质生产民俗的相关知识解释工作、生活与学习中的民俗事象,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情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事民俗(重点)

  识记:农事民俗的概念

  理解:农事民俗的具体内容,包括: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习俗;祭田神、先弄和灶神的习俗;农业仪式程序与生产过程习俗;农业娱乐习俗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的农事民俗

  (二)渔业民俗、民间手工业民俗、商贸民俗(次重点)

  理解:渔业民俗、民间手工业民俗、商贸民俗的具体内容

  应用:识别渔业民俗、民间手工业民俗、商贸民俗的区别与特征

  (三)生产贸易民俗与旅游(一般)

  理解:生产贸易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应用:生产贸易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

  3饮食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饮食民俗的特征与分类、中国传统饮食民俗、地方风味与菜系及茶俗文化、酒文化。能将饮食民俗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饮食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饮食民俗的概念

  理解:饮食民俗的特征、分类

  应用:点评“所在地区饮食民俗及其文化内涵”,训练专业理解力与评价力

  (二)饮食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应用:饮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三)饮食民俗的发展与地方风味的形成、中华茶俗与酒俗(一般)

  理解:饮食民俗的产生与发展、地方菜系、中华茶俗与酒俗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的地方风味与菜系情况

  4服饰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服饰民俗的特点、构成,理解服饰民俗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识别不同民族的服饰,能做好服饰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的密切结合,找寻最佳的旅游开发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服饰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服饰民俗

  理解:服饰民俗的特点、构成、影响因素,服饰民俗的发展与变化历程

  应用: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二)服饰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服饰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

  应用:服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

  理解: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傣族、壮族、苗族、瑶族服饰

  应用:鉴别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傣族、壮族、苗族、瑶族的服饰特征

  5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功能、性质,识别不同民族的人生礼仪民俗,能将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紧密结合,做好旅游开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人生礼仪、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

  理解: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功能、性质

  (二)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即博物馆的建立、专项人生礼仪民俗活动表演

  应用:人生礼仪民俗资源与旅游结合的方式

  (三)中国人生礼仪民俗(一般)

  理解汉族、少数民族、港澳台地区的人生礼仪民俗

  应用:鉴别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生礼仪民俗的特征

  6节庆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节庆民俗的分类、特征、产生与发展,理解主要岁时节庆的文化内涵,识别不同民族的岁时节庆民俗,做好岁时节庆与旅游的结合,深度挖掘岁时节庆旅游文化内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节庆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节、节庆民俗

  理解:节庆民俗的产生与发展、分类,传统节庆民俗的特征,主要岁时节庆

  应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二)节庆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节庆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应用:以某一节日为例,研究节日民俗旅游开发

  (三)少数民族节庆、现代节庆(一般)

  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彝族、侗族的主要节日

  应用:识别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彝族、侗族的节庆民俗特征

  7行旅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古代旅行活动的不同方式,理解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归来中不同习俗的内容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俗情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代行旅概述(重点)

  理解:古代行旅活动的不同方式的内涵

  (二)旅行前的准备与饯别、旅行途中的食住行(次重点)

  理解:古人旅行前占卜择日的习俗、祭拜路神的习俗、送别习俗;旅行途中的食住行的内涵

  (三)旅行归来的接风洗尘(一般)

  理解:古人常见的接风习俗

  8交通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中国陆路、水路交通民俗的具体内容,了解交通民俗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能将中国交通民俗与旅游进行结合,做好交通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通过“本省主要交通民俗旅游资源调查”的实训操练,训练相应专业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陆路、水路交通民俗(重点)

  识记:丝绸之路、栈道、纤道、索桥、关塞、驿站、航标

  理解:中国传统陆路、水路交通设施;中国传统陆路、水路交通工具;陆路、水路交通信仰民俗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交通民俗旅游资源

  (二)中国交通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交通民俗旅游文化与旅游交通的结合、交通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应用:交通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

  (三)交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一般)

  理解:交通民俗产生的背景,交通民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9游艺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游艺民俗的含义、特征,掌握游艺民俗的类别和内容,将游艺民俗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通过“所在地区游艺民俗调查”的实训操练,训练相应专业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艺民俗的类别和内容(重点)

  识记:节日娱乐民俗、日常娱乐民俗、力量型竞技娱乐民俗、技巧型竞技娱乐民俗、智力型竞技娱乐民俗、民间杂耍娱乐民俗

  理解:游艺民俗的类别和内容

  应用:鉴别不同种类的游艺民俗特征

  (二)游艺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游艺民俗的旅游文化属性,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应用:游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三)游艺民俗概述(一般)

  识记:游艺、游艺民俗的定义

  理解:游艺民俗的起源、特征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游艺民俗

  10居住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学习和掌握居住民俗的内容、特色,熟悉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及发展变化的过程,能将居住民俗资源与旅游相结合,研究居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通过调查所在地区居住民俗的实训操练,训练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传统民居类型、民居的发展与变化(重点)

  识记:干栏式建筑、庭院式住宅、地坑院、靠崖窑、井干式住宅

  理解:中国传统民居类型、民居的发展与变化

  应用:识别干栏式建筑、庭院式住宅、地坑院、靠崖窑、井干式住宅、堡垒式住宅的特征

  (二)居住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

  应用:居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三)居住民俗概述(一般)

  识记:居住民俗的定义

  理解:居住民俗的内涵、特色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居住民俗

  11家族与村落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中国家族、宗族与亲族习俗、村落习俗,并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通过调查所在地区家族、宗族与亲族习俗、村落习俗,训练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家族、宗族与亲族习俗(重点)

  识记:家族、宗族与亲族、九族、五服的概念

  理解:中国的家族结构与基本类型、中国家族民俗旅游文化的内容、特征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家族、宗族与亲族习俗。

  (二)村落习俗(次重点)

  识记:村落的定义

  理解:中国传统村落的类型、中国村落民俗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村落及村落习俗

  12信仰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把握民间信仰的对象、媒介、表现方式、特征,掌握信仰民俗所包含的神祗信仰、日常祭祀、民间禁忌、吉祥崇拜的内容,掌握信仰民俗与旅游的关系,能将二者结合,研究信仰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通过调查所在地区民间信仰情况,训练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民间信仰概述(重点)

  识记:民间信仰、图腾

  理解:民间信仰对象、民间信仰媒介、表现方式、特征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民间信仰概况

  (二)信仰民俗与旅游(次重点)

  理解:信仰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信仰民俗的旅游吸引力

  应用:信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神祗信仰、日常祭祀、民间禁忌、吉祥崇拜(一般)

  理解:神祗信仰、日常祭祀、民间禁忌、吉祥崇拜的内涵

  13语言民俗旅游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常用民间熟语民俗、特用民间熟语、语讳与口彩,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所在地区的语言民俗,训练学生相应的专业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常用民间熟语民俗(重点)

  识记: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称谓语、流行语

  理解: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称谓语、流行语的内涵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称谓语、流行语的情况

  (二)特用民间熟语(次重点)

  识记:行话、暗语与黑话、咒语、绕口令

  理解:行话、暗语与黑话、咒语、绕口令的内涵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的行话、暗语与黑话、咒语、绕口令情况

  (三)语言民俗中的语讳与口彩(一般)

  识记:语讳、口彩

  理解:语言民俗中的语讳、口彩的内涵

  应用:调查所在地区的语讳与口彩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中国民俗旅游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程杰晟、张珂主编,2015年5月第1版。

  2、参考教材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6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

8

第三章

饮食民俗旅游文化

10

第四章

服饰民俗旅游文化

10

第五章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六章

节庆民俗旅游文化

10

第七章

行旅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八章

交通民俗旅游文化

8

第九章

游艺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十章

居住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十一章

家族与村落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十二章

信仰民俗旅游文化

8

第十三章

语言民俗旅游文化

8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共5种题型。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靑靑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说明了送别时风行的习俗是【 】。

  A.折柳B.宴饮饯别C.饮酒D.唱歌

  2、在我国民间,怀孕预示着一个人即将诞生,也称之为【 】,。

  A.添丁B.有喜

  C.得子D.有福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

  1、汉民族的生产民俗主要有【 】

  A.农耕民俗B.养殖民俗C.渔业民俗D.手工业民俗

  2、在我国,传统的节日有【 】

  A.“三八”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三、简单题

  1.中华传统服饰民俗是怎样演变发展的?

  2.简述饮食民俗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以某一节日为例,结合专业知识,谈谈如何进行节日民俗旅游开发。

  2.我国民间宗教得以延续的根源何在?

  五、案例分析题

  山东的村屋民居旅游,充满了胶东特有的乡土风味。游客们同村民一起睡土炕,盖土布被子,吃小米、地瓜做得乡土饭。虽然土气,但是十分别致。到内蒙古牧民住的蒙古包里体验民居旅游,感觉到的是草原牧民的乡俗,客人们可以饮奶茶、奶酒,吃奶皮子、奶豆腐、奶果子、烤全羊等,名目繁多,游客可以大饱口福。辽宁的“车把式”民居另有乡俗风情,接待外国游客的“车把式们”,驾着马车,把一批批的客人用马车接到自己家里,除了包饺子、聊天外,一有空就教客人赶马车,有些胆大心细的游客一两天就学会了。夕阳西下,客人们自己驾着马车在乡村路上缓慢而行,十分悠然自得。

  问题:山东、内蒙古、辽宁是如何挖掘民居旅游资源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最新专题
  • 升学动态
  • 升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