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自考02106 普通心理学教材大纲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72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也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的学习,考生应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考生应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于教学与工作实践。

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即了解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的实质,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及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以便对本课程有一个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重点)

识记: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次重点)

识记: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心理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客观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理解: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实验室实验法与

自然实验法的差别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各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三)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一般)

识记:各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四)心理的本质(重点)

识记:神经系统的发生、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

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发育

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反应不同发展水平的特点

应用:比较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

第二编 人的信息加工

感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觉、知觉的含义及其种类,分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分析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感觉、视觉的意义及相互作用。分析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图形组织的原则,单眼线索的主要表现及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能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一些生活实例;在掌握感、知觉规律的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感知觉概述(重点)

识记:感觉、远刺激与近刺激、知觉、知觉的种类

理解: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知觉的基本特性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二)几种主要的感觉与知觉(次重点)

识记:视觉基本现象、基本听觉现象、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内部感觉、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理解:特殊的视觉现象、特殊的知觉现象

应用:结合实例,阐述知觉恒常性的概念并理解其影响因素

(三)错觉(一般)

识记:错觉、错觉的种类

理解:错觉产生的原因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般)

识记: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类型、观察力

理解: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记忆的几个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记忆现象;牢固地掌握记忆的规律,并能正确运用,以减少遗忘的发生;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记忆的因素,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记忆及其类型(重点)

识记:记忆、记忆的作用、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理解:分析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关系、分析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的

关系

(二)记忆的过程(次重点)

识记:再认、回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记忆的准备性

理解:记忆的三个阶段、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规律

应用:结合案例,分析遗忘现象及规律

(二)记忆的三个系统(一般)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理解:感觉记忆的编码和保持、短时记忆的编码及影响因素、长时记忆的

编码存储、遗忘和提取、系列位置效应

应用:说明如何利用精细加工策略来提高记忆效果、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记

忆水平

思维与想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思维与想象的概念、种类,并能利用其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掌握思维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基本因素,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明确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及其过程(重点)

识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思维的过程和种类、表象的特征和作用、分析

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况、系统化与具体化

理解:思维的过程

(二)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重点)

识记: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创造性想象的含义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者的思维特点

应用:结合案例,论述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

(三)概念的形成(次重点)

识记:概念的含义与种类、概念的结构理论

理解:概念形成的策略与途径

(四)问题解决(一般)

识记:问题解决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推理

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应用:结合案例,论述提高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五)想象(一般)

识记:想象的含义、种类和功能

理解: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牢固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并能利用这些规律组织课堂教学;了解少年期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避免学生分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注意的理论(重点)

识记: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反应选择理论、阶段选择理论、资源分

配理论、双加工理论

理解:理解和辨析各种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注意的特征(次重点)

识记: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理解:注意的品质、评价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

应用:分析注意的认知理论在学习生活中的意义

(三)注意及其分类(一般)

识记:注意的基本概念、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理解:注意的功能、有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应用:无意注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

情绪、情感与动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情感的概念及每种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控制情绪;了解情感与其它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以调节人的各种活动;理解情感的相关理论,并能将之应用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机概述(重点)

识记:动机的概念、动机的特征、动机的种类

理解:动机的一般分类、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几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重点)

识记: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工作动机、权力动机

理解:成就动机的作用及激发方法

(三)动机理论(次重点)

识记:本能说、驱力、诱因、最佳唤醒、期望

理解:动机的基本理论

(四)情绪与情感概述(一般)

识记: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性质、种类与功能

理解: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心境、激情、应激

应用:结合案例,阐述合理情绪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五)情绪理论(一般)

识记:感觉反馈、生理唤醒

理解:詹姆斯-兰格理论、评定-兴奋说、两因素情绪理论、分化情绪认知理论

应用:利用情绪的认知理论阐述现实生活中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意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意志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意志在人们行动中的意义;把握意义行为过程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促使考生能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意志的概述(重点)

识记:意志的概念、意志的特征

理解: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重点)

识记: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理解:分析意志行动的阶段

(三)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次重点)

识记: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理解:少年期学生意志的特点

应用:良好意志品质的特性及其培养方法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性

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根据人格的概念类型及意义,使其能根据人格类型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提高实践效果;了解性格的概念、特征、类型及鉴定的方法,使其能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以促进其性格健康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格理论(次重点)

识记:人格的特质理论、人格的类型理论、人格的层次理论、人格的认知

理论

理解:分析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比较两种人格理论模式的

特点

(二)人格测量与教育(次重点)

理解:人格测量的方法

应用:人格教育的含义、意义和途径

(三)人格的成因(一般)

理解: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应用:人格的影响因素对人格的具体作用

(四)人格及其类型(一般)

识记:人格的定义、人格的结构、人格的类型

理解:人格的概念与特性

能力与技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能力的概念,分析能力、知识、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能力的因素学说以及主要的智力理论;了解能力的差异及其实践价值;分析

遗传、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的作用;分析自己能力的特点,并在今后的发展中

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智力的测量(重点)

识记:智力测验、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常模

理解:智力测量的方法和手段

应用: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二)智力理论(重点)

识记: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理解:多元智力理论、智力的结构理论

应用: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三)能力的个体差异与影响因素(次重点)

识记:早慧、大器晚成

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

(四)技能(次重点)

识记:技能的定义、技能的分类、技能的结构

理解:分析技能的形成过程

应用:结合技能形成的特点,阐述如何培养技能

(五)能力概述(一般)

识记:能力、知识、技能、才能、天才、潜能

理解:分析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辨析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异同

第五编 活动与发展

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掌握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理论;进行认知和动作技能学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学习的一般概念

(二)学习理论

(三)认知和动作技能学习

(四)学习的规律

人生全程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个体发展,了解群体或生活在社会背景下的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社

会心理形成机制,;掌握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理解社会认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掌

握人际交往的过程、类型及机制;解释群体构成及群体心理;并将之应用于未来

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认知(重点)

识记:社会认知的内涵、社会认知的特征、印象修饰

理解: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应用:结合案例,阐述印象的形成过程和修饰技术

(二)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次重点)

识记: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暗示和模仿、时尚和流言、从众

理解: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应用:结合从众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试论述影响从众的因素

(三)个体发展(一般)

识记:个体发展的内涵、个体发展的特点、个体发展的功能

理解:个体发展形成与改变的因素

(四)社会性发展(一般)

识记:社会性发展的内涵、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与形式、社会性发展的功能

理解: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师大出版社,2015年版

2、参考教材:新编心理学,刘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建议本门课程的社会助学辅导时数为40学时。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理解”为40%、“应用”为 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 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次重点占 30%,一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附录: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二、填空题

1.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

三、名词解释题

1.人格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五、论述题

1.论述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及联系。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最新专题
  • 升学动态
  • 升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