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自考02130 文献计量学教材大纲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782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文献计量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创新性地从理论、方法、应用三个角度,对文献计量学展开全面、系统地论述,将主要讲授六大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详细讨论了引文分析法、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等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后还将集中探讨在信息资源管理、情报学、图书馆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评价与预测等学科领域及其定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定量的方法,以各类信息为对象,研究信息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文献信息计量的基本理论,从定量的角度了解和掌握文献信息流的规律性;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文献的科学管理、服务效果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进行评价和预测,为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搞好本门课程的学习。首先要系统学习本课程教材的内容。全书的三个部分具有内容上的联系和逻辑关系,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武器,应用是目的,三者不可偏废;要在熟悉全书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真正做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善于把前面的理论与后面举例的实例联系起来学习,又要敢于把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结合自己的工作分析或研究一个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在重点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适当选读一些参考资料,以开拓视野、活跃思路、启发同学独立思考,深化课程所学的知识。

具体说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的要求如下:

1、系统掌握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计量统计分析工具以及常用光盘数据库数据转换和统计分析技术。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课程实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一篇能够体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成果的课程论文。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文献计量学与其它许多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从其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介于文献学、情报学和图书馆学之间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文献计量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前序课程;同时,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信息计量学学科建设中的基本问题,作为本门课程的纲要,主要讲授了信息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信息计量学方法体系以及学科体系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要求了解信息计量学的由来、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要求理解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信息计量的工具;要求掌握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信息计量学的方法体系。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对信息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信息计量学学科体系、内容体系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信息计量学的相关定律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信息计量学的由来

(二)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三)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第二节 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

(一)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三)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四)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

第三节 信息计量的工具和方法

(一)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

(二)信息计量的工具和软件

(三)信息计量的方法体系

第四节 信息计量学与相关学科

(一)信息计量学的相关学科

(二)信息计量学与数学和统计学

(三)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

(四)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

(五)信息计量学和网络信息计量学

(六)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评价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三计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概念与相互关系;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内容;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阶段;信息计量的方法体系;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重点)

识记:三计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概念;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理解:三计学(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相互之间的联系;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计量学的方法体系(主要是几种具体方法的概念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应用: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内容;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之间的联系;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基本内容和产生背景

(二)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信息计量的工具和应用软件(次重点)

识记:信息计量学的数据来源;信息计量的工具;信息计量的三款主要应用软件

理解: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应用: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

(三)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数学和统计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网络信息计量学、科学评价学)(一般)

识记:信息计量学与数学和统计学的关系;信息计量学在科学评价中的作用

理解: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区别与联系;信息计量学与网络信息计量学关系;

第二章文献信息增长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文献信息流的特性、科学知识量的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文献信息增长的度量指标和方法、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律、文献信息的逻辑增长律、文献信息增长的其它数学模型、文献信息增长机理分析、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科学学科科技史、在情报研究、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文献信息增长的应对策略;理解科学知识量的指数增长率、文献信息量度指标、文献信息量度方法、文献信息增长的线性增长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分级滑动指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超越函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舍-布增长模型、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四个修正措施、科学发展规律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社会环境田间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掌握文献信息流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知识增长与文献信息增长的关系、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文献信息数量增长的原因、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献信息流的特性及增长规律研究的意义

(一)文献信息流的特性

(二)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三)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及意义

第二节 科学知识量的增长与科学文献的增长

(一)科学知识量的增长规律

(二)科学知识量的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

第三节 文献信息的指数增长律

(一)文献信息量度指标与方法

(二)文献信息指数增长模型

(三)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分析

第四节 文献信息的逻辑增长律

(一)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

(二)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分析

(三)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修正

第五节 文献信息增长的其他数学模型

(一)线性增长模型

(二)分级滑动指数模型

(三)超越函数模型

(四)舍—布增长模型

第六节 文献信息增长机理的分析

(一)文献信息数量增长的原因

(二)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解释

第七节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应用

(一)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

(二)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

(三)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献信息流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知识增长与文献信息增长的关系;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文献信息数量增长的原因;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文献信息流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知识增长与文献信息增长的关系;文献信息数量增长的原因;

理解: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正确性;文献信息逻辑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

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二)科学知识量的指数增长率;文献信息量度指标;文献信息量度方法;文献信息增长的线性增长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分级滑动指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超越函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舍-布增长模型;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四个修正措施;科学发展规律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社会环境条件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次重点)

识记:献信息量度指标;文献信息量度方法;文献信息增长的线性增长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分级滑动指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超越函数模型;文献信息增长的舍-布增长模型;

理解:科学知识量的指数增长率;科学发展规律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社会环境条件对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

应用:文献信息逻辑增长模型的四个修正措施;

(三)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文献信息增长的应对策略;(一般)

识记: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文献信息增长的影响;

应用:文献信息增长的应对策略;

第三章文献信息老化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量度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4种研究方法、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经典的数学模型、灰色动态模型(GM)及老化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类型、文献信息老化的情形、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若干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经典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灰色动态模型(GM)及老化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类型;理解信息老化的几种情形、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文献信息老化的四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掌握文献老化的概念、情报老化的概念、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的区别与联系、半衰期的概念、适用性以及计算方法、普赖斯指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剩余有益性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的比较、文献信息老化规律在文献情报管理和科学学与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对文献信息老化规律、指标、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和量度指标

(一)文献老化与情报老化的概念

(二)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

第二节 文献信息老化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管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二)引文分析方法

(三)数学方法

(四)综合分析方法

第三节 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

(一)经典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

(二)灰色动态模型(GM)及老化指标

第四节 文献信息老化机理的研究与分析

(一)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类型

(二)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情形

(三)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

(一)在文献情报管理中的应用

(二)在科学学与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献老化的概念;情报老化的概念;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的区别与联系;半衰期的概念;适用性以及计算方法;普赖斯指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剩余有益性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的比较;文献信息老化规律在文献情报管理和科学学与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文献老化的概念;情报老化的概念;

理解: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的区别与联系;半衰期的概念;适用性以及计算方法;普赖斯指数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剩余有益性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的比较

应用:文献信息老化规律在文献情报管理中的应用;文献信息老化规律在科学学与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

(二)信息老化的几种情形;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文献信息老化文献管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引文分析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综合分析方法的概念(次重点)

识记:信息老化的几种情形;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理解:献信息老化文献管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引文分析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数学方法的概念;文献信息老化的综合分析方法的概念

(三)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经典数学模型及老化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灰色动态模型(GM)及老化指标;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类型;(一般)

识记:文献信息老化的几种类型

理解:文献信息老化的负指数模型;Burton-Kebler老化模型及其修正式;Brookes积累指数模型;阿弗拉米斯库(A.Avramescu)方程;文献信息老化的灰色动态模型(GM)及老化指标

第四章文献信息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了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布拉德福定律的形成过程、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原理、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过程、维克多等人对布拉德福定律的推动和发展、布拉德福定律的主要应用方法和应用领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布氏定律的创始人布拉德福、布氏定律的产生背景、布氏定律的提出、布氏定律的确立过程;要求理解布氏定律的布氏定律的理论与原理的一致性、布氏定律的发展过程、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推论、莱姆库勒对布氏定律的发展、布鲁克斯对布氏定律的描述、斯马里科夫的统一方程;掌握布氏定律的基本内容、布氏分布理论的基本内容、布氏定律应用的基本方法、布氏定律应用的主要领域、布氏定律应用的条件与局限性。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布拉德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布拉德福定律的内容以及应用有全面的掌握,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背景

(一)布氏定律的创始人——布拉德福

(二)布氏定律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布拉德福定律的形成

(一)布氏定律的提出

(二)布氏定律的确立

第三节 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一)布氏定律的基本阐述

(二)布氏定律理论原理与实际的一致性

第四节 布拉德福定律的发展

(一)布氏定律的发展过程

(二)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推论

(三)莱姆库勒对布氏定律的发展

(四)布鲁克斯对布氏定律的描述

(五)斯马里科夫的统一方程

(六)布氏分布理论及发展趋势

第五节 布拉德福定律的应用

(一)布氏定律应用的基本方法

(二)布氏定律应用的主要领域

(三)布氏定律应用的条件与局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氏定律的区域描述;布氏定律的图像描述;布氏定律图像描述和区域描述的异同点;格鲁斯下垂的概念和意义;布氏分布理论的基本内容;布氏定律应用的基本方法;布氏定律应用的主要领域;布氏定律应用的条件与局限性(重点)

识记:布氏分布理论的基本内容;布氏定律应用的条件与局限性

理解:布氏定律的区域描述;布氏定律的图像描;布氏定律图像描述和区域描述的异同点

应用:布氏定律应用的基本方法;布氏定律应用的主要领域;格鲁斯下垂

(二)布氏定律的布氏定律的理论与原理的一致性;布氏定律的发展过程;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推论;莱姆库勒对布氏定律的发;布鲁克斯对布氏定律的描述;斯马里科夫的统一方程(次重点)

识记:布氏定律的布氏定律的理论与原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布氏定律的发展过程

理解: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推论;莱姆库勒对布氏定律的发展;布鲁克斯对布氏定律的描述;斯马里科夫的统一方程

(三)布氏定律的创始人布拉德福;布氏定律的产生背景;布氏定律的提出;布氏定律的确立过程(一般)

识记:布氏定律的创始人布拉德福

理解:布氏定律的确立过程、布氏定律的产生背景

应用:布氏定律的提出过程(区域分析、图像描述、数学推导)

第五章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最省力法则、最省力法则与词频分布规律的关系、齐普夫定律的形成和确立过程、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内容、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朱斯的双参数公式、朱斯的双参数公式、齐普夫第二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的主要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最省力法则与词频分布规律的关系、齐普夫定律的形成和确立过程;理解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朱斯的双参数公式、朱斯的双参数公式、齐普夫第二定律;掌握最省力法则的概念、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内容、齐普夫定律在文献标引和词表编制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齐普夫定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齐普夫定律的理论基础——最省力法则

(一)什么是“最省力法则”

(二)最省力法则与词频分布规律

第二节 齐普夫定律的形成和确立

(一) 频率词典的出现

(二) 艾思杜的发现

(三) 贡东的公式

(四) 齐普夫的研究和齐普夫定律的确立

第三节 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内容

(一) 齐普夫定律的文字表述

(二) 齐普夫定律的图象描述

(三) 齐普夫定律的一般数学形式

(四) 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

第四节 齐普夫定律的发展

(一) 朱斯的双参数公式

(二) 芒代尔布罗的三参数公式

(三) 低频词分布规律———齐普夫第二定律

第五节 齐普夫定律的应用

(一) 在文献标引和词表编制中的应用

(二) 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

(三) 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最省力法则的概念;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内容;齐普夫定律在文献标引和词表编制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最省力法则的概念

理解:齐普夫定律的基本内容

应用:齐普夫定律在文献标引和词表编制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齐普夫定律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

(二)艾思杜的发现;贡东的公式;齐普夫所做的研究和齐普夫定律的确立;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朱斯的双参数公式;朱斯的双参数公式;齐普夫第二定律(次重点)

识记:齐普夫所做的研究和齐普夫定律的确立;齐普夫定律的适用性

理解:艾思杜的发现;贡东的公式;朱斯的双参数公式;朱斯的双参数公式

应用:齐普夫第二定律

(三)最省力法则与词频分布规律的关系;频率词典的出现(一般)

识记:频率词典的出现

理解:最省力法则与词频分布规律的关系

第六章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洛特卡定律的创始人、洛特卡定律的产生背景、洛特卡定律的形成过程、洛特卡定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广义洛特卡定律、洛特卡定律的发展情况、普赖斯定律的基本思想、其他的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本章地学习要求了解洛特卡定律的创始人、洛特卡定律的产生背景、广义洛特卡定律的概念、相关学者对洛特卡定律所做的验证工作;要求理解洛特卡定律形成的过程、弗拉齐对洛特卡定律的贡献、洛特卡定律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西蒙的β函数、布克斯坦(Bookstein)的研究、洛特卡定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求掌握科学生产率的概念、洛特卡定律的文字描述和图像描述、洛特卡定律的特点、合作者问题的研究、普赖斯定律的内容、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洛特卡定律的产生背景

(一)洛氏定律的创始人-洛特卡

(二)洛氏定律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洛特卡定律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一)洛氏定律的形成

(二)洛氏定律的内容

(三)广义洛特卡定律

第三节 洛特卡定律的发展

(一)洛特卡定律的验证工作

(二)弗拉奇的贡献

(三)洛特卡定律在我国的发展

(四)合作者问题的研究

第四节 普赖斯定律及其他的作者分布

(一)普赖斯定律

(二)其他的作者分布

第五节 洛特卡定律的应用

(一)洛特卡定律的作用

(二)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科学生产率的概念;洛特卡定律的文字描述;洛特卡定律的图像描述;洛特卡定律的特点;合作者问题的研究;普赖斯定律的内容;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重点)

识记:科学生产率的概念;洛特卡定律的特点

理解:洛特卡定律的文字描述;洛特卡定律的图像描述;普赖斯定律的内容

应用:合作者问题的研究;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

(二)洛特卡定律形成的过程(共三个步骤);弗拉齐对洛特卡定律的贡献;洛特卡定律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西蒙的β函数;布克斯坦(Bookstein)的研究;洛特卡定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次重点)

识记:洛特卡定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洛特卡定律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西蒙的β函数;布克斯坦(Bookstein)的研究

应用:洛特卡定律形成的过程(共三个步骤);弗拉齐对洛特卡定律的贡献

(三)洛特卡定律的创始人;洛特卡定律的产生背景;广义洛特卡定律的概念;相关学者对洛特卡定律所做的验证工作(一般)

识记:洛特卡定律的创始人

理解:洛特卡定律的产生背景;广义洛特卡定律的概念;相关学者对洛特卡定律所做的验证工作

第七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信息计量学的基础、信息计量学的结构、文献信息集中分布规律、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文献信息分布规律的理论解释。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了相关的数学理论体系研究等内容,但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在本章我们只讲授以上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信息计量学的“他律性”基础、信息计量学的“自律性”基础;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计量学的学科结构;掌握文献信息集中分布规律的含义、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的含义、文献信息分布规律的理论解释。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信息计量学的学科基础和结构有一个了解,同时对信息计量学中的文献信息分布规律及其机理有一定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的基础与结构模型

(一)信息计量学的基础

(二)信息计量学的结构

第二节 文献信息分布特征、规律及其理论解释

(一)文献信息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

(二)文献信息分布规律的理论解释

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献信息集中分布规律的含义;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的含义;文献信息分布规律的理论解释(重点)

识记:文献信息分布规律的理论解释

理解:文献信息集中分布规律的含义;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的含义

(二)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结构;信息计量学的共时结构与历时结构;信息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结构(次重点)

识记:信息计量学的现象学、元学、方法学结构

理解:信息计量学的共时结构与历时结构;信息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结构

(三)信息计量学的“他律性”基础;信息计量学的“自律性”基础(一般)

理解:信息计量学的“他律性”基础;信息计量学的“自律性”基础

第八章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概念和意义、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和要求、文献信息统计的类型和基本步骤、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法的概念和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文献信息统计的含义、文献信息统计的意义、文献信息统计中的一般概念、文献信息统计指标的类型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要求理解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设置要求、数理统计方法的概念;要求掌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指标、文献信息统计的主要类型、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含义、统计指标以及它在信息计量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文献信息统计的意义和一般概念

(一)文献信息统计及其意义

(二)文献信息统计中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和指标

(一)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

(二)文献信息统计的指标体系

(三)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统计指标

第三节 文献信息统计的类型和基本步骤

(一)文献信息统计的主要类型

(二)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应用

(一)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二)在信息用户和文献信息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三)在文献信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四)在学科发展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节 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一)数理统计方法概述

(二)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指标;文献信息统计的主要类型;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重点)

识记: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指标

理解:文献信息统计的主要类型

应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的主要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二)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设置要求;数理统计方法的概念(次重点)

识记: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数理统计方法的概念

理解:文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设置要求

(三)文献信息统计的含义;文献信息统计的意义;文献信息统计中的一般概念;文献信息统计指标的类型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一般)

理解:文献信息统计的含义;文献信息统计的意义;文献信息统计中的一般概念

应用:文献信息统计指标的类型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

第九章 引文分析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关于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引文量的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引文测度的几个主要指标、科学文献的自引分析、科学期刊的引文分析、JCR的介绍、引文耦合的概念、同被引的概念、引文的聚类分析的概念以及引文分析法的主要应用领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引证行为与引证动机、了解国内外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基本情况、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基本情况、《期刊引证报告》(JCR)的基本情况;要求理解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引文结构及意义、引文量分布规律;要求掌握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步骤、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引文测度的主要指标的含义、科学文献自引的类型及其含义、期刊文献的分散与集中规律、评价期刊的主要测度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引文耦合的概念、同被引的概念、耦合分析的类型及含义、同被引的类型及含义、引文聚类分析的应用、引文分析法的主要应用等内容。

本章是本课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引文分析法的及其相关概念、引文分析法的主要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引证行为与引证动机

(三)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和步骤

第二节 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二)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

(三)国内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第三节 引文分布规律及主要指标分析

(一)引文结构及意义

(二)文引文量的分布规律

(三)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

(四)引文测度的主要指标分析

(五)科学文献的自引分析

第四节 科学期刊的引文分析

(一)期刊文献的分散与集中规律

(二)评价期刊的主要测度指标

(三)《期刊引证报告》(JCR)

第五节 引文网络与聚类分析

(一)引文耦合与同被引的概念

(二)耦合分析

(三)同被引分析

(四)引文的聚类分析

第六节 引文分析法的应用

(一)引文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二)引文分析法的应用举例

(三)引文分析法的局限性

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步骤;SCI的主要结构功能和特点;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引文测度的主要指标的含义;科学文献自引的类型及其含义;期刊文献的分散与集中规律;评价期刊的主要测度指标(影响因子、引文率、期刊载文量、期刊引证率、期刊被引率、即年指标、期刊自引率、期刊自被引率)的含义及计算;引文耦合的概念;同被引的概念;耦合分析的类型及含义;同被引的类型及含义;引文聚类分析的应用;引文分析法的主要应用(重点)

识记: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引文测度的主要指标的含义

理解:加菲尔德引文集中定律;期刊文献的分散与集中规律;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主要结构功能和特点;科学文献自引的类型及其含义

应用:引文分析的基本步骤;评价期刊的主要测度指标(影响因子、引文率、期刊载文量、期刊引证率、期刊被引率、即年指标、期刊自引率、期刊自被引率)的含义及计算;引文耦合的概念;同被引的概念;引文耦合与同被引的区别;耦合分析的类型及含义;同被引的类型及含义;引文聚类分析的应用;引文分析法的主要应用

(二)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引文结构及意义;引文量分布规律(次重点)

识记:引文量的概念

理解:引文结构及意义

应用: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引文量分布规律的内容

(三)引证行为与引证动机;了解国内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基本情况;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基本情况;《期刊引证报告》(JCR)的基本情况(一般)

识记:引证行为与引证动机

理解:国内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应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基本情况;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基本情况;《期刊引证报告》(JCR)

第十章 信息计量学在信息资源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及其重要意义、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信息计量学方法在文献情报收藏管理中的应用、信息计量学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信息计量学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文献信息流集中与离散规律的研究及举例说明、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的研究及举例说明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文献信息流集中与离散规律的概念和研究意义;要求理解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理、核心期刊测定的主要意义、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的研究方法;要求掌握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主要是文献信息计量方法体系)、信息计量学在文献情报收藏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确定最佳期刊收藏方案、利用最佳方式选择文献、确定文献采购策略等内容)、信息计量学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信息计量学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布氏定律制定合理的文献采购策略、文献收藏工作的评价、布氏定律如何应用于信息检索等内容。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信息计量学在信息资源管理与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以及步骤,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与核心期刊的测定

(一)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机理

(二)核心期刊的概念和测定的重要意义

(三)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文献信息计量方法体系

第二节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情报收藏管理

(一)确定最佳期刊收藏方案

(二)选择文献搜集最佳方式

(三)利用布氏定律制定文献采购策略

(四)利用文献老化规律指导剔除工作

(五)文献购置经费的最佳分配

(六)图书上架预留位置的计算方法

(七)文献收藏工作的评价

第三节 信息计量学与信息检索

(一)检索工具完整性的测定

(二)布氏定律用于信息检索

第四节 信息计量学与用户研究

(一)用户分布符合布氏定律

(二)指导用户利用期刊

(三)指导读者选购和阅读最佳图书

第五节 文献信息流集中与离散规律的研究及举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六节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的研究及举例

(一)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科技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规律的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的测定意义;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体系(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累积百分比法、文摘法、引文法、流通率法、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佳期刊收藏方案的三种方法;利用布氏定律制定文献采购策略;布氏定律应用于文献检索的三个方面;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各自的步骤(重点)

识记:核心期刊的测定意义;确定最佳期刊收藏方案的三种方法;布氏定律应用于文献检索的三个方面

理解:核心期刊的概念;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各自的步骤;文献信息利用规律的研究方法

应用: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体系(布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累积百分比法、文摘法、引文法、流通率法、综合评价法);利用布氏定律制定文献采购策略

(二)选择文献搜集最佳方式的方法;利用文献老化规律进行文献剔除的主要指标及方法;文献购置经费的最佳分配的基本思想;图书上架预留位置的计算方法;文献信息流集中与离散规律的研究及举例;科技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规律的特点及目的(次重点)

识记:文献购置经费的最佳分配的基本思想;图书上架预留位置的计算方法

理解:选择文献搜集最佳方式的方法;利用文献老化规律进行文献剔除的主要指标及方法;科技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规律的特点及目的

应用:文献信息流集中与离散规律的研究及举例

(三)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核心期刊的形成机理;文献收藏工作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检索工具完整性的测定方法;信心计量学用于用户分布研究的基本思想;信息计量学指导用户利用期刊的基本思想;信息计量学指导读者选购和阅读最佳图书的基本思想(一般)

识记:核心期刊的理论基础;核心期刊的形成机理

理解:文献收藏工作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检索工具完整性的测定方法

应用:信心计量学用于用户分布研究的基本思想;信息计量学指导用户利用期刊的基本思想;信息计量学指导读者选购和阅读最佳图书的基本思想

第十一章 信息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信息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信息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内容、信息计量学应用于人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信息计量学如何用于评选出杰出科学家和预测未来的获奖者、信息计量学在科研机构评价中的应用、布劳温等人的计量研究成果、我国科研的计量研究、信息计量学与科技预测的关系、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的内容是科学发展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研究科学结构、布劳温等人的计量研究;要求理解利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评选出杰出科学家、预测未来获奖者、我国科研的评价研究;要求掌握信息计量学应用于科学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运用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和方法、科技预测的概念、信息计量学应用于科技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信息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应用的原理、方法以及步骤,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与科学学研究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内容

第二节 信息计量学与人才评价

(一)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

(二)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方法

(三)评选杰出科学家

(四)预测未来获奖者

第三节 信息计量学与地区、机构科研评价

(一)布劳温的科学计量研究

(二)舒伯特等人的计量研究

(三)科研机构的评价

(四)我国科研的评价研究

第四节 信息计量学与科技预测

(一)信息计量与科技预测

(二)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

(三)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

(四)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文献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信息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内容;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方法;科技预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利用信息计量学进行科技预测的方法;利用信息计量学进行科技预测的步骤;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重点)

识记:信息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内容;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方法

理解:科技预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利用信息计量学进行科技预测的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在科学学研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信息计量学评价人才的原理;利用信息计量学进行科技预测的步骤;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评价和预测

(二)利用信息计量学评选杰出科学家的基本思想;利用信息计量学预测未来获奖者的基本思想;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利用信息计量学方法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次重点)

理解:利用信息计量学评选杰出科学家的基本思想;利用信息计量学预测未来获奖者的基本思想

应用:利用信息计量方法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利用信息计量学方法预测产品开发和应用前景

(三)布劳温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舒伯特等人的计量研究;科研机构的评价;我国科研机构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

识记:科研机构的评价

理解:布劳温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舒伯特等人的计量研究

应用:我国科研机构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章 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特征、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分析网络用户、搜索引擎等中的应用以及关于国家图书馆网站被链接情况的计量分析的案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要求理解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国家图书馆网站被链接情况计量分析的案例;掌握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特征、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分析网络用户特征及需求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对搜索引擎比较研究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指导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资源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站关系计量分析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信息老化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等内容。

总体来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信息计量学的最新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掌握网络信息计量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网络信息计量学概述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意义

(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

(一)分析网络用户的特性及信息需求

(二)对搜索引擎进行比较研究

(三)指导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组织管理

(四)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

(五)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

(六)应用于网站关系的计量分析

(七)应用于网络信息老化的研究

(八)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第五节 案例:国家图书馆网站被链接情况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几点有关的建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分析网络用户的特性及信息需求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对搜索引擎进行比较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指导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站关系的计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老化的研究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重点)

识记: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分析网络用户的特性及信息需求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对搜索引擎进行比较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指导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研究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站关系的计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网络信息老化的研究研究中的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网络链接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可视化方法、数据挖掘法)的概念;特点以及主要的应用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特征;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国家图书馆网站被链接情况的计量分析(次重点)

识记: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

理解: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特征;国家图书馆网站被链接情况的计量分析

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数据收集方法

(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一般)

识记: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描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眼球。

理解:在实际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肖明.信息计量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2、参考教材

[1] 陈立新.信息计量学—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和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个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以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个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6

第二章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

8

第三章

文献老化规律

8

第四章

布拉德福定律

8

第五章

齐普夫定律

8

第六章

洛特卡定律

8

第七章

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2

第八章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

8

第九章

引文分析法

10

第十章

信息计量学在信息资源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

8

第十一章

信息计量学在科技管理与预测中的应用

8

第十二章

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网络信息计量学

8

合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35%,“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应用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笔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科学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

1、半衰期

(三)简答题

1、简述文献信息老化规律的主要应用。

(四)论述题

1、试述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过程。

(五)综合应用题

1、何谓核心期刊?举一种方法说明其测定步骤。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最新专题
  • 升学动态
  • 升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