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章节试题:第二章

来源 : 湖北自考学院 更新时间 : 2020-06-18 浏览次数 : 746

导读: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章节试题:第二章

第二章 鸦片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一节 鸦片贸易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多选】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

【简答、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有:

(1) 鸦片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从19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地由一个出超国转变为入超国。

(2) 鸦片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

(3) 鸦片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严重萎缩。

(4) 鸦片的泛滥,使本来消费水平就很低、购买力就十分有限的中国人把项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吸食鸦片,社会购买力日益低下。

(5) 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也引起了中国的通货。

【单选】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势必在国内引起金融恐慌,财力枯竭,导致银钱比价急剧变动,出现银贵钱贱现象。

【单选】黄爵滋于1838年提出的《严重漏卮以培国本疏》很有斥责性。

【单选】在林则徐严厉缉拿和有效措施的威力下,共缉拿鸦片两万余箱。

【单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就是《南京条约》。

【单选、多选】1843年7月和10月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后一条又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多选、简答】《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主要内容有:

(1) 割让香港;

(2) 五口通商;

(3) 勒索巨款;

(4) 协定关系;

(5) 取消洋行制度;

(6) 开设租界;

(7) 领事裁判权;

(8) 片面最惠国待遇。

【名词解释】五口通商:《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实际作用使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单选、多选】《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单选】《南京条约》中的赔款数额约当清政府当时财政收入的1/3强。

【单选】英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管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这一规定,无疑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极大损害。

【单选】开设租界使英国人可以携其家眷到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居住。

【名词解释】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向清政府要求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一条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的条款,中国只要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都可以同样享受,英国将总是享受中国给予最为优惠条件的国家。

【单选】中美于1844年7月3日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多选】美国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取得了除英国已取得的特权以外的权利,如:(1)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2)明确协议关税;(3)肆意侵略中国的领海权。

【简答、论述】《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西方列强攫取的各种经济特权。中国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协定关税、取消行会制度、承认领事裁判权等,并被迫对列强实行最惠国待遇。中国独立主权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选】相继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重要的经济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国打开市场大门。

【简答、论述分析】中国尽管土地辽阔但市场并不健全,对西方工业品的需求十分有限。在《南京条约》签订的头几年,英国输华的商品急剧增加,贸易额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在1844年达到最高额后,便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工业品打不开的市场,仍然有必要用鸦片来瓦解。

【单选】俄国强迫奕于1860年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多选、简答、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有:

(1) 公驻北京;

(2) 开放新口岸;

(3) 内江通商;

(4) 内地传教;

(5) 控制海关;

(6) 掠卖华工合法化;

(7) 鸦片贸易合法化;

【单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全完全落入外国人之手。

【单选】《北京条约》规定纳子口税。

【简答、论述分析】《北京条约》等不平衡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西方列强攫取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值百抽五关税、进口半税、控制海关管理权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危机加深。

【单选】西方资本主义者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绝不是为了给中国输送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的制度核文明,而是企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产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他们经济上的附庸。

第二节 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扩张

【名词解释】买办:是指在那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中,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

【单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著名的大买办有:胡雪岩、唐廷枢、徐润、叶澄衷、席正甫、吴懋鼎、王铭槐等。

【多选】甲午战争之前,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也已经开始。列强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业、航运业、金融业、近代工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

【多选】俄国于1871年和1892年先后设立了黑龙江轮船公司和黑龙江贸易轮船公司,垄断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航运。

【单选、多选】保险、码头和堆栈所获利润是很高的,其中保险业的利润最为可观。

【单选】船舶修造业就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工业领域中最先进入的部门。

【单选】1861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外国投资丝厂,即由怡和洋行兴办的怡和纺丝局。

【单选】在近代外国资本在中国创办的银行中,英国的汇丰银行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

【单选】汇丰银行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

【单选】中国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主要以海关税为担保。

相关文章

相关复习资料

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