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自考02664农业气象学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23-09-25 浏览:115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其特点是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性很强,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十分广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意义、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初步弄清天气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调节原理,学会基本的农业气象要素和小气候的观测原理、方法及气象资料的分析整理方法,明确气象条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环境条件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农业气象学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是综合性的科学。应先修地理、数学、物理、植物保护、生物统计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程有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化学、作物育种学等。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了解农业气象的一般概念,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与方法。(重点)

  识记:农业气象学定义。

  理解: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应用: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前景。

  (二)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大气环境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生物气象学和应用气象学的定义。

  理解:农业气象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应用: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三)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程。(一般)

  理解:现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农业气象学的社会需求。

  第一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各个层次的主要特点,了解大气污染源,掌握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掌握CO2浓度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大气污染的防治。(重点)

  识记:大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氮和氧的作用;污染物的种类。

  理解: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大气污染物来源。

  应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二)大气的铅直结构。(次重点)

  识记:污染物的种类。

  理解:大气铅直方向上各层的高度范围。

  应用:大气铅直方向上各层的主要特点。

  (三)大气与农业。(一般)

  识记:CO2浓度与光合作用。

  理解:CO2浓度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应用:CO2浓度增加后对农业措施的调整。

  第二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理解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理解大气和地面辐射的规律及作用;理解地面有效辐射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地面净辐射及其变化规律。掌握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掌握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掌握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辐射的基本概念,大气和地面辐射的规律。(重点)

  识记:辐射的基本概念。

  理解: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

  应用:太阳辐射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二)掌握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次重点)

  识记:理解辐射的基本定律。

  理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及其特征。

  应用:大气辐射强度、作用和“温室效应”。

  (三)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一般)

  识记:光合有效辐射。

  理解: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第三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的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空气的绝热变化,掌握温度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掌握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掌握温度与植物引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气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重点)

  识记: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铅直分布;温度的三基点的概念。

  理解:空气温度的非绝热变化,。

  应用:积温的计算,积温的应用,用积温预报发育期。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次重点)

  识记:热容量概念;。

  理解: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

  应用:土温的时间变化,土温的铅直分布。

  (三)土壤热交换方式,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一般)

  识记:热导率概念;热扩散率概念。

  理解: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

  应用:土温变化方程,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第四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定义和变化规律,了解保墒措施,了解人工降水原理,了解水面和土壤蒸发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各湿度特征量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凝结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掌握蒸发蒸散过程和凝结过程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气湿度与大气降水。(重点)

  识记:空气湿度的物理量的定义,降水特征量;降水的种类与形态。

  理解: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的意义、表达式,云的形成过程;自然降水的形成。

  应用:各种空气湿度特征量的变化规律,人工降水的原理的方法。

  (二)蒸发与蒸腾。(次重点)

  识记:水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理解:水面蒸发速率和表达式;农田可能蒸散概念。

  应用:保墒措施;植物蒸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三)水分与农业。(一般)

  识记:水分对植物的影响。

  理解:水分利用率和水分有效利用率。

  应用: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的途径。

  第五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风对农业的影响,了解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掌握风与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掌握季风及其它地方性环流的形成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及风的形成过程。(重点)

  识记:气压的概念与单位,风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的概念。

  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产生原因。

  应用:自由大气层中的风,风压定律,地面高、低气压中的气流。

  (二)气压的变化规律,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次重点)

  识记: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

  理解: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中国海陆分布与季风。

  应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国季风的形成原因。

  (三)风对农业的影响。(一般)

  识记:等压面与等高线的概念。

  理解: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风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应用:风灾及其防御措施。

  第六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天气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了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与服务,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掌握常见高空天气系统知识,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特点与天气特征,掌握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常见的高空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特点。(重点)

  识记:气旋概念,反气旋概念,高空槽脊的概念,切变线概念。

  理解:气旋、反气旋中的气流与天气,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中的气流与天气,高空槽脊的气流和天气特点,切变线的气流和天气特点。

  应用:太平洋高压;蒙古高压。

  (二)气团和锋的有关理论。(次重点)

  识记: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

  理解:气团的形成条件,气团的分类和变性,锋面的特征,锋的分类。

  应用:我国境内各季的气团活动及其天气,锋面天气。

  (三)天气预报业务与灾害性天气。(一般)

  识记:天气预报及其分类。

  理解: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气象灾害的特点。

  应用:灾害性天气的形成与防御。

  第七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气候带和气候型,了解中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气候和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气候带与气候型。(重点)

  识记:气候带的划分。

  理解:各气候带的特征,气候型及气候特点。

  应用: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与高原气候,草原气候与沙漠气候。

  (二)气候的变化及中国气候特征。(次重点)

  识记:节气与季节。

  理解:中国气候特征。

  应用:大气变化的原因。

  (三)气候形成因素。(一般)

  识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应用: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第八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农业气候区划,了解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掌握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掌握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业气象灾害。(重点)

  识记:农业气象灾害的分类。

  理解:水分、温度、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

  应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与减灾对策。

  (二)农业气候资源。(次重点)

  识记: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概念。

  理解: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生产潜力。

  应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

  (三)(一般)

  识记:气候相似理论。

  理解:农业气候相似程度的判断。

  应用:农业气候区划及气候相似理论与科学引种。

  第九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农业小气候的概念,了解农业小气候的研究方法,掌握农业小气候特征与调控措施,掌握农田小气候特征,掌握温室小气候特征,掌握地形小气候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类型农业小气候特征及其利用。(重点)

  识记:农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地形小气候的概念。

  理解:农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地形小气候的特征。

  应用:农田辐射、温度、湿度等得利用。

  (二)。农业小气候的特征(次重点)

  识记:小气候、农业小气候的概念。

  理解:农业小气候的研究方法。

  应用:农业小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农业小气候要素的人工调控。(一般)

  识记: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定律。

  理解:人工调控农业小气候的方法。

  应用:围护材料和调控设备的作用。

  第十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农业气象业务的内容,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掌握农村气象灾害的辨识和预警,掌握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和补救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和补救方法。(重点)

  识记:灾害监测、灾害预警、灾害防御。

  理解:灾害监测与灾害预警的方法与内容,灾害防御的措施。

  应用:农村气象减灾管理。

  (二)农业气象业务的内容,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趋势。(次重点)

  识记:农业气象业务的内容。

  理解:农业气象业务的工作流程。

  应用:农业气象情报与农用天气预报。

  (三)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一般)

  识记:农业灾害保险的概念。

  理解: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风险管理方法。

  应用:农业灾害保险的评定与赔偿。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农业气象学》 (修订版)段若溪 姜会飞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13.8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绪论

2

第一章

大气

7

第二章

辐射

7

第三章

温度

7

第四章

水分

7

第五章

气压和风

7

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8

第七章

气候

8

第八章

农业气候

7

第九章

农业小气候

6

第十章

农业与农村的气象服务

6

    

72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 %、"理解"为 30 %、"应用"为 50 %。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大气湿度增大时,则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分别为(      )

  A. 大气逆辐射增大,地面有效辐射减小  B.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增大

  C. 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D.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

  2. 已知某一周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1.0.12.0.9.0.8.0.11.0.12.0.13.0℃,对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0℃的作物来说,这一周(      )

  A. 活动积温为76.0℃        B. 有效积温为9.0℃

  C. 活动积温为59.0℃        D. 有效积温为59.0℃

  E.活动积温为20.0℃

  三、名词解释:

  3. 相对湿度

  4. 湿绝热直减率

  四、简答题:

  5.中国西北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衫”之说,原因何在?

  6.为何高气压和低气压在海上比在陆上生存的时间长?

  五、计算题:

  7.在北纬36.5°N处欲建一玻璃温室,为了尽量减少反射,要求在可照时间最短的一天正午时房顶玻璃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问房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多少?若透明系数为0.6.则这一天正午房顶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多少(已知太阳常数为1367W/m2 )。

  六、论述题:

  8.试论述光照时间对长日照、短日照作物在不同纬度之间引种难易程度的影响。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最新专题
  • 升学动态
  • 升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