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自考02670作物栽培学(二)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23-09-25 浏览:8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的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而且综合性很强,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生理与技术措施,明确作物生产的原理,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物栽培学是综合性的科学。应先修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农业化学、生物统计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作物栽培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作物的起源与进化条件和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关系;掌握作物演变与进化的和作物的主要分类方法与类型;熟练掌握作物栽培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物及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重点)

  识记:作物的概念,作物栽培学。

  理解:作物的主要分类方法、类型和代表作物;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二)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作物的起源与进化。(次重点)

  识记: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的起源。

  理解: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世界作物起源中心,我国作物的来源。

  应用:作物栽培学性质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作物生产概况。(一般)

  识记: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中国作物生产概况。

  理解:中国种植业分区。

  应用: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现象,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物候期、作物生长的S形曲线、作物器官同伸和同伸器官等基本概念。掌握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原理。了解温度、光照、水分等主要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掌握作物温光反应基本理论以及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领域和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重点)

  识记:生长,营养生长,分化,发育,作物生育期,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作物生育期与产量,作物温光反应特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中日照作物,

  理解:生长、分化和发育的相互关系;作物的生育时期的划分;作物的感光性,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作物温关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应用: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根冠比的概念,生态因子,光照强度,日照强度,温度,水分,空气,养分。

  理解: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禾谷类作物营养器官间的同伸关系,禾谷类作物幼穗与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双子叶作物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光质与作物的关系,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作物的三基点温度;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作物的需水量及临界期。

  应用:作物生产常用的温度指标,温度的调节。

  (三)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一般)

  识记:“S”形生长的概念。

  理解:“S”形生长进程的理论。

  应用:“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掌握作物产量的基本概念,了解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高产作物群体的构建途径。掌握作物品质的基本概念,理解并分析思考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与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作物“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重点)

  识记:作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收获指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

  理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作物“源、库、流”理论;

  应用:作物“源、库、流”的协调及其应用。

  (二)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 (次重点)

  识记:作物品种的概念。

  理解:作物品种的评价指标,作物品种的主要类型,作物产量与品种的关系,环境条件对品种的影响,栽培措施对作物品质形成的调控。

  应用:作物品种的形成。

  (三)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 (一般)

  识记:作物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

  应用: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

  第四章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熟悉种子播种前的选种及种子处理技术,作物主要育苗方法与特点,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作物施肥量的确定、肥料种类及施肥时期,作物需水特性及灌溉技术,作物产后处理和贮藏方法。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环境条件、农时季节对上述基本技术加以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田间管理技术,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 (重点)

  识记: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冬播作物,育苗移栽的意义。

  理解:确定播种期的原则,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施肥原则,施肥量的确定,肥料种类,施肥时期。

  应用:播种技术,育苗方式,苗床管理,移栽,作物施肥的方法,作物水分调节技术,中耕除草,覆盖栽培。

  (二)土壤耕作,收获与贮藏。  (次重点)

  识记:土壤耕作,基本耕作的概念。

  理解:基本耕作,表土耕作,保护性耕作法。

  应用:适时收获,收获方式,干燥与贮藏。

  (三) 耕作制度。 (一般)

  识记:耕作制度,种植制度,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

  理解:复种,轮作,连作。

  应用:养地制度。

  第五章   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我国主要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特点以及主要农作物调节剂的应用现状、地膜覆盖的作用、膜的选择、覆膜管理技术以及温室栽培与无土栽培的定义。了解植物工厂、现代化大型温室、简易朔料温室的原理与技术,以及无土栽培营养液组成及管理、固体基质栽培、常用水培生产设施及管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重点)

  识记:作物化学调控技术,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延缓剂。

  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输,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作用的特点,影响作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因素。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二)设施栽培。 (次重点)

  识记:设施栽培,

  理解:简易朔料温室,现代化大型温室,植物工厂。

  应用:温室肥水运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三) 无土栽培。(一般)

  识记:无土栽培的定义和分类。

  理解:无土栽培营养液组成,固体基质栽培,常用水培生产设施。

  应用:无土栽培营养液管理,常用水培生产管理。

  第六章     水 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及管理目标,掌握籼稻与粳稻、水稻与陆稻等不同类型的形态特点,以及水稻三性等基本理论。理解水稻的不同育秧技术、早育抛秧的增产原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与水分管理基本规律。能够应用基本理论分析水稻的综合利用途径、不同稻区的生态条件及生产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反应特性,水稻产量的形成与调控。  (重点)

  识记:我国水稻产区的划分,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灌浆结实期;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

  理解: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及其变化特点,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根的形态与生长,茎的形态与生长,分蘖的生长,叶的形态与生长,穗和小穗形态与发育,抽穗、开花与授粉受精,稻谷和糙米形态;水稻温光反应特性;水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

  应用: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与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的应用。

  (二) 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次重点)

  识记:中国栽培稻的演变和分类,稻米品质的概念,稻米的化学组成;育秧,壮秧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萌发与环境条件;水稻土的特点。

  理解:稻米品质的内涵,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稻米品质形成的生态基础;水稻对土壤的要求及高产稻田的基本特征;水稻的需肥特性;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稻田需水量和灌溉定额。

  应用:稻米品质平价,育秧技术;早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稻田的耕整;插植密度与方式;水稻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施肥技术;稻田灌溉技术;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诊断;水稻的收割与贮藏。

  (三) 水稻的其他栽培技术。 (一般)

  识记: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水稻生产的概况,水稻直播栽培的类型;再生稻;水稻旱秧栽培模式。

  理解: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抛栽稻的生育特点;机插稻的生育特点;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点与环境条件;旱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应用:抛栽稻的配套栽培技术;机插稻的配套栽培技术;直播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再生稻的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旱秧的配套栽培技术。

  第七章     小 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以及营养特点和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是本章的难点。通过学习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和生长发育过程;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及整地技术及小麦的收获时期及收获方法。理解小麦的种与变种和我国小麦的分区。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防倒伏、冻害技术及原理;小麦的产量形成。熟练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苗情诊断和追肥技术及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小麦栽培技术。   (重点)

  识记: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理解: 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小麦的需肥特性;小麦的需水特性。

  应用:小麦的施肥技术;麦田灌排水技术;苗期栽培技术;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抽穗成熟的栽培技术;小麦收获、加工与贮藏。

  (二)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次重点)

  识记:我国小麦种植分区;中国小麦品质分区;小麦的植物学分类与栽培种。

  理解:小麦的生育时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发育及管理特点;小麦的器官建成。

  应用:小麦的阶段发育性及其应用。

  (三)小麦子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大麦。  (一般)

  识记: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小麦的起源与生产概况;小麦子粒品质的概念;大麦。

  理解:小麦子粒品质的指标;专用小麦及其分类;大麦的生长发育;大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应用:强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中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弱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大麦的栽培技术。

  第八章  玉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需认识和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掌握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的原理和技术,并且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基本原理知识协调解决获得玉米高产性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熟练掌握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种植密度;重点掌握玉米的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育苗移栽技术。此外,还要了解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玉米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我国玉米产区划分;玉米良种选用。

  理解:玉米土壤耕作;玉米播种和种植密度。

  应用:玉米施肥技术;玉米的田间管理;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二)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玉米的起源与传播;玉米的一生。

  理解:玉米生产概况,玉米的类型,玉米的物候期,玉米的生育时期;玉米器官形态与发育;玉米器官的相关生长;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干物质积累。

  应用: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米子粒产量形成与“源、库、流”的关系。

  (三) 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一般)

  识记:我国玉米栽培科学的发展。

  理解:特用玉米的种类。

  应用:特用玉米的栽培技术。

  第九章  大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大豆的营养器官形成过程与特点,大豆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了解大豆有限生长、无限生长、亚有限生长三种习性的生物特点及其地理分布规律,掌握大豆的根瘤固氮规律及施肥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豆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平翻、垄作、耙茬、深松;大豆的播种时期、播种量与种植方式等、大豆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等、大豆的耗水系数与耗水量。

  理解:大豆的轮作和间作;大豆与其他作物的间、套、混作;大豆的整地;

  应用:大豆的施肥;良种选用;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大豆分枝数目与产量的关系、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光周期特性的关系在引种上的应用、施用钼肥使大豆增产的原因、大豆的灌溉与排水技术、大豆摘心的作用与技术;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应用;大豆的收获、留种与贮藏技术。

  (二)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理解:大豆的植物学性状;大豆产量及品质形成;大豆的产量形成与物质分配;大豆品质形成;

  应用:大豆的主要用途;大豆的类型。

  (三) 槪述。 (一般)

  识记:发展大豆生产的意义,大豆的起源;世界大豆生产及发展;

  理解: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饲料作物;大豆是优质食品和轻工业重要原料;大豆在作物轮作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大豆的产区划分。

  应用:大豆的分类。

  第十章   马铃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马铃薯块茎膨大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马铃薯的繁殖方法、种薯处理与催牙、收获与贮藏。了解茎尖组织培养生产无病毒种薯、利用种子育苗移栽及加工用马铃薯栽培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选地、整地;选种;加工用马铃薯的品质要求;

  理解:种薯处理,播种期;马铃薯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马铃薯的收获;马铃薯的贮藏;加工用马铃薯栽培的基本要求;

  应用:马铃薯施肥量的确定;施肥时期和方法;发芽出苗期管理;幼苗期管理;块茎形成期管理;块茎增长与淀粉积累期管理;马铃薯的贮藏方式与方法;

  (二) 马铃薯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我国马铃薯产区划分;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理解:马铃薯的生育过程和产量形成;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应用:马铃薯的生育过程划分;

  (三)  马铃薯的退化及其防治。(一般)

  识记: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马铃薯的起源、生产概况与发展趋势;

  理解:马铃薯退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防治退化的途径和主要措施。

  第十一章   甘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甘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与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及栽培技术,甘薯的营养器官形成过程与特点。熟悉甘薯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块根膨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地上生长于地下生长的关系等基本理论。掌握甘薯的繁殖、栽插、肥水管理、收获与贮藏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甘薯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甘薯品种的选择;甘薯的育苗;

  理解:甘薯对营养元素的要求;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性;不同产量水平的施肥量;

  应用:南方甘薯的育苗方法;整地做垄;甘薯基、追肥比例及追肥的施用;甘薯的剪苗、栽插;栽插密度;甘薯的田间管理;甘薯的收获与贮藏。

  (二)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甘薯的形态特征;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理解:甘薯的生长发育过程;发根还苗期,分枝结薯期,薯蔓并长期,块根盛长、茎叶渐衰期。甘薯产量的形成。

  应用:甘薯生长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三) 发展甘薯生产的意义。(一般)

  识记:甘薯,甘薯的营养价值;甘薯的起源;甘薯的生产概况;

  理解:甘薯的用途;

  应用:我国甘薯的产区划分。

  第十二章    棉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棉花器官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掌握红绿比、叶枝、果枝、成铃、三桃、铃重、衣分、衣指、子棉、皮棉、马克隆值等基本概念。掌握实现高产棉田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相适应的合理生育动态,以及棉花追肥、打顶整枝、人工与化学调控等基本栽培技术。能够应用基本理论与规律分析棉花的综合利用途径、不同棉区的生态条件及其技术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棉花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棉田种植制度;棉田的熟制,棉田的轮作;“五苗”;

  理解:棉田播前准备;整地造墒;确定适宜播种期;棉花种植密度确定的原则;棉花需肥规律;棉花的需水规律;

  应用:种子精选与处理;播种量的确定;播种深度确定;行株距的合理配置;地膜覆盖技术;棉花高产施肥技术;微量元素的施肥技术;棉田灌溉与排水技术;棉花的整枝;中耕、除草、培土;棉花种植的化学调控;棉花的人工收获,机械收获。

  (二)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棉花的栽培种;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理解:棉花的器官建成;根的生长,茎与枝的生长,棉铃的生长及蕾铃脱落,种子的生长,棉纤维的生长;棉花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花根系建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花茎叶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花现蕾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花开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铃及纤维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应用:棉花产量及其形成;棉花纤维品质指标。

  (三) 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般)

  识记: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理解:世界棉花分布与生产概况;我国棉花分布与生产概况。

  应用:棉花的简化育苗;简化移栽;简化整枝;简化施肥;简化治虫;化学除草;节水灌溉。

  第十三章  苎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麻类作物的分类方法,麻类作物纤维理化特性与加工的关系,苎麻新老麻园的宿根特性。掌握一年中不同季节植株的生长发育差异以及营养器官形成过程与特点。能根据生产实际条件灵活应用苎麻的有性与无性繁殖方法,熟悉新麻园冬培以及苎麻纤维收获与初加工等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苎麻的栽培技术;苎麻的收获与加工。(重点)

  识记:苎麻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理解:新麻园的选择与规划;

  应用:新麻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三当”栽培技术;常年麻园的管理:中耕除草,季季追肥,灌溉排水,防治病虫害,防风防霜冻,冬季培管,麻园更新;苎麻的收获与加工。

  (二)苎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苎麻根的形态与生长;地下茎的形态与生长;地上茎的形态与生长;叶的形态与生长;花、果实或种子;苎麻的类型;苎麻的优良品种。

  理解:苎麻的宿根时期、生育期;苎麻茎的构造;苎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及性质;苎麻纤维的物理特性;苎麻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光、水分、风、土壤、营养的关系。

  应用:苎麻的产量构成因素。

  (三) 苎麻作物的基本概念、用途。 (一般)

  识记:苎麻,苎麻的纤维;苎麻的起源与发展。

  理解:韧皮纤维作物;叶纤维作物;我国苎麻的产区划分。

  应用:苎麻的用途。

  第十四章   黄麻与红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黄红麻的起源、用途、生产发展及种植的区划,掌握黄红麻根、茎、叶、花、果实的生物学形态特征,黄红麻栽培生长发育时期的划分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掌握黄红麻的栽培生物学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黄红麻高产栽培技术;黄红麻种子生产与贮藏;黄红麻纤维的收获与加工。(重点)

  识记:黄红麻的水旱轮作;黄红麻的间套种。

  理解:红麻的耐盐力。

  应用:黄红麻高产栽培措施;红麻盐碱地栽培技术;黄红麻留种方法;黄麻种子收获与贮藏。黄红麻纤维的收获与加工。

  (二)黄红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黄红麻的生长发育:苗期、旺长期、稳长期、生殖生长期;

  理解:黄红麻的形态特征:根、茎、叶、花、蒴果;黄红麻的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土壤条件的要求;

  应用:黄红麻产量性状的构成因素;黄红麻纤维品质性状的构成因素;黄红麻纤维品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黄红麻纤维品质的物理性质及评价指标。

  (三) 黄红麻的基本概念、用途。 (一般)

  识记:黄麻、红麻;黄红麻的起源与栽培历史;黄红麻生产概况;

  理解:黄红麻的用途黄红麻品种的更替与发展。

  应用:我国黄红麻生产栽培展望;我国黄红麻的产区划分。

  第十五章   油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油菜的分类方法以及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三大类型特点,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管理目标,器官形成过程与主要特点,熟悉油菜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了解油菜保优栽培、轻简化技术基本内容。熟悉冬油菜以及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极其栽培技术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油菜栽培技术 。(重点)

  识记:油菜的轮作换茬;

  理解:油菜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油菜确定适时播种的原则;

  应用:油菜栽培的整地技术;油菜的育苗移栽、直播;油菜栽培的种植密度;油菜的基肥施肥技术;油菜的追肥施肥技术;油菜的灌溉排水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中耕除草及培土;油菜防止早花和冻害;防止倒伏及高温逼熟;防止病虫害;适时收获;油菜的贮藏水分。

  (二)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油菜的类型;油菜的生长发育;发芽出苗期,苗期,蕾薹期,花期,角果成熟期。

  理解:油菜根的形态及发育;油菜茎和分枝;油菜叶及其功能;花的发育与开花;油菜角果、种子;油菜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油菜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油菜的温光反应及阶段发育;油菜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油菜的营养特性;

  应用:油菜产量的构成因素;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油菜品质的形成。

  (三) 油菜概述,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 (一般)

  识记:油菜,油菜的用途;发展油菜在生态及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油菜的起源与发展。

  理解:世界油菜生产概况;中国油菜生产概况;油菜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应用:中国油菜的分布与区分。

  第十六章    花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花生的器官形成过程与特点,花生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掌握花生开花下针的基本原理及促进下针结实的关键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花生栽培技术;花生栽培新技术。(重点)

  识记:花生的选用与种子的准备。

  理解:花生的播种与种植方式。

  应用:花生的营养与施肥;花生的水分管理;炼苗和清棵;花生的中耕除草与培土;防止花生旺长;花生的病虫害防治;花生的收获与贮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控制花生下针栽培法。

  (二)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次重点)

  识记: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及起源;花生的类型。

  理解:花生的根系生长特点;花生的主茎和分枝生长特点;;花生叶的生长特点;花生的花序和花;花生的荚果和种子;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应用:花生产量的形成;花生品质的形成。

  (三)花生的用途、生产概况。  (一般)

  识记:种植花生的意义;世界主要花生进口市场对进口花生的要求。

  理解:世界花生的生产及贸易概况;我国花生的生产及贸易概况。

  应用:我国花生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展望。

  第十七章   甘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在了解甘蔗产量及糖分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栽培措施对产量形成和糖分积累的作用,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条件,运用各种有效的栽培技术和措施提高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甘蔗栽培技术;甘蔗育苗移栽技术要点;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重点)

  识记:甘蔗的土壤培肥;

  理解:蔗田准备;

  应用:甘蔗种苗的选择和处理;甘蔗下种期的确定;甘蔗下种技术;甘蔗合理密植;甘蔗施肥管理;蔗田水分管理;甘蔗的田间管理;甘蔗的收获与蔗种贮藏;甘蔗育苗技术;甘蔗移栽技术;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二)甘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宿根甘蔗栽培技术。(次重点)

  识记:甘蔗的栽培种;甘蔗的形态特征及根、茎、叶、化、花和果实;

  理解:甘蔗的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

  应用:宿根甘蔗栽培技术要点。

  (三) 果蔗栽培技术。 (一般)

  识记:发展甘蔗生产的意义;甘蔗起源传播及甘蔗糖业的发展;甘蔗品种类型;甘蔗主要品种。

  理解:甘蔗生产概况;我国甘蔗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甘蔗种植的分区;

  应用:果蔗栽培技术要点。

  第十八章     烟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掌握烟草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烟草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烟草的形态与品质要素、烟草质量指标。掌握烟草的育苗、施肥、打顶抹杈,收获与调控技术。了解烟草营养特性与施肥方法,烤烟的调制与分级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烟草栽培技术;烟草采收和调制;烟叶分级。 (重点)

  识记:烟草种植制度;烟草对育苗的要求。

  理解:烟草的轮作;烟草育苗设施的基本组成;烟草的成熟与采收;白肋烟调制技术;香料烟调制技术。

  应用:烟草育苗操作与管理技术;烟草的整地、施肥、种植密度、移栽;烟草的大田保苗、中耕、培土、打顶抹杈、除草、乙烯利促熟、早花与低烘的预防;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烟草调制的作用与方法;烟叶的烘烤;烤烟分级,白肋烟分级,香料烟分级。

  (二)烟草栽培生物学基础;烟草产量与品质。(次重点)

  识记:烟草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理解:烟草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烟草的产量;烟草的品质评价。

  应用:烟草的苗床阶段;烟草的大田阶段。

  (三) 烟草基本概述。 (一般)

  识记:烟草的用途;烟草的起源与传播;烟草的类型。

  理解:烟草生产概况;烟草主要栽培品种。

  应用:我国烟草产区划分。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作物栽培学》 胡立勇 丁艳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1

  2、参考教材:作物栽培学各论  杨文钰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6

第三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6

第四章

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7

第五章

作物化学调控与设施栽培

6

第六章

水稻

8

第七章

小麦

7

第八章

玉米

6

第九章

大豆

6

第十章

马铃薯

5

第十一章

甘薯

5

第十二章

棉花

7

第十三章

苎麻

6

第十四章

黄麻与红麻

5

第十五章

油菜

7

第十六章

花生

6

第十七章

甘蔗

5

第十八章

烟草

7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  20 %、"理解"为 30 %、"应用"为 50 %。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麦进入减数分裂期时,叶耳距多为  (    )

  A. -6~-4cm    B. -4~-2cm     C.-2~0cm     D 0~2cm

  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玉米           B.烟草        C.大豆        D.小麦

  二、多项选择题:

  3. 移栽油菜的壮苗特征中有   (    )

  A.绿叶6-7片       B.叶片宽15~20㎝     C.根颈粗6-7mm

  D.苗高20-23㎝     E.根长10~15㎝

  4. 甘薯种薯的消毒方法主要有(       )

  A.晒种               B.温汤浸种          C.药剂浸种

  D.高温               E.紫外线

  三、名词解释:

  5. 叶龄指数

  6. 作物栽培学

  四、简答题:

  7. 水稻壮秧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8. 怎么样理解“根深叶茂”?

  五、论述题:

  9. 论述作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数量关系。

   10. 论述地膜棉的栽培技术要点与相应的田间管理技术。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 最新专题
  • 升学动态
  • 升学问答